蚌埠在线订阅

怀远县仁和初级中学:我们考出了学校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

2020-09-16 13:58:05来源:阅读:-

87名学生,55人普高达线,达线率63.22%。这是蚌埠市怀远县仁和初级中学2020年的中考成绩,也是学校建校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高分人数比率高出同乡镇其他4所初中,而且还有4名学生被县里最好的高中——怀远一中录取。”学校主任苏同润表示,今年的中考成给所有老师都打了一剂强心针,毕竟自怀远一中招生实行分解、统招指标政策以来,仁和中学只在2016年有一名学生统招到怀远一中。”

仁和初级中学智慧学校建设负责人苏同润


乡村校的困境

仁和初级中学是蚌埠市怀远县淝河乡辖区一所乡村初中,是淝河乡乃至怀远县教学设施设备最差、条件最艰苦的学校。老师在加固的危楼里办公,因为没有宿舍和食堂,新教师不愿意来,即使来了也待不住,大部分年轻老师来这里工作两年就都考走了。

“邻旁的小学因为有校舍都能留住教师,我们却不行。”苏同润显得很无奈,这里太偏僻了,周边就是村庄农田,老师来了并没有地方落脚。刚刚过去的暑假,新分配来的老师又辞职了,因为师资一直无法有效供给,快退休的老教师依然还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师资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学生们没办法上晚自习。”九年级年级组长张家军说道。为了备战今年中考,缩短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初三年级的老师竭尽所能地“挤时间”:提前一周开学、周六补课、每天的早读也换上一节课,放学后再补一节课……“能用的时间我们都安排上了。”

仁和初级中学初三年级组长张家军

仁和中学的生源无一例外都是周边村落的农家子弟,孩子们在这里求学三年后,人生的轨道会有所差异,一部分进入高中,一部分流向职校,还有一部分就此踏入社会。50多岁的张家军相信,教育是改变孩子命运、斩断代际贫穷的根本所在,而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普高教育已经成为扎根在这里的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今年中考成绩出榜,仁和中学很多老师喜极而泣。不仅取得了仁和中学建校史上的最好成绩,普高达线率首次突破60%,高分人数比率也要远远高出同乡镇的4个初中。“本以为今年城乡差距会更大,结果却出乎意料。”苏同润说。

他先前的担心的确合情合理。年初的一场疫情打破了所有学校的教学节奏,各校纷纷转战线上,开启空中课堂,但无论是信息化装备条件、师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还是家长的配合度,农村学校都望尘莫及。

苏同润一直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疫情爆发后,他第一时间想办法搭建平台,线上群、直播课甚至是录课系统,都是他带领年级组老师逐个尝试。“农村网络带宽不够,学生家里也少有电脑,都是用父母手机,直播太卡顿了,即便通过线上推送录课视频,学生们也无法正常完成下载和播放……”

一番尝试过后,苏同润决定用智学网作业平台。“系统相对比较成熟,主要是师生用手机操作很方便。”之前在线上群发送并批改作业,学生提交的都是一张张图片,老师改起来耗时耗力,如果学生忘记在图片上标注名字,老师还得去追问家长去分辨学生。作业平台则完全避免了此类难处,学生的作业都会一对一呈现。

为了让老师尽快上手,苏同润主动探索平台上各学科的功能应用,了解系统里都有什么,可以做什么,然后将自己知道的再一一传达给各学科教师。当他学习到可以通过提前设置答案的方法让系统实现客观题自动批改时,如获至宝,第一时间通知学校的英语老师。“目前英语试卷(模拟中考)除了作文、回答问题和信息转换,都是选择题,以后用智学网作业端的自由出题功能服务于英语纸质试卷考试,定会大大减轻老师们纸质试卷的的阅卷负担。”

“配合着智学网作业平台的应用,我们还推送安徽省资源平台以及河南空中课堂上的一些精品课程。”苏同润表示,“今年中考仁和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线上教学是真的没拖后腿。”

张家军对此表示认同,疫情期间,他每天和学生们一起在线上听课,不仅是自己的学科,每门课他都会去听,与学生一起线上打卡,就其中的问题互动交流。他想以切身行动为学生做好榜样,让他们抓紧初中最后的宝贵时光。

“线上平台推送的课程都是名校名师录制的,”张家军感慨道,“这类优质资源以往农村的学生都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疫情期间,让他很揪心的是,有学生因为家里没有手机,无法跟上班级线上教学的步调。

学生邵天成就是其中之一。他三岁母亲走失,近期父亲又摔伤卧床,家庭极其贫困,一直以来都是在学校老师以及乡邻的帮助下继续学业。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张家军就将各科资料打印好送到他的家中,帮助他在线下复习。“我们辛苦点没关系,只要学生成绩能提高就好。”今年中考,邵天成以754.4的高分,名列校内第四、班级第一。孩子这样有出息,让张家军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乡村教育的发展之道

近日,教育部等六大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发挥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作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促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苏同润感触颇深,一场疫情让他看到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看到了老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必要性。通过在此期间对信息化平台的先试先行,仁和中学的确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2020年年初,蚌埠市全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覆盖6区3县所有中小学校。暑假期间,仁和中学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智慧课堂师生平板基本配齐到位。“教与学不再局限于线下,师生交流沟通有了全新的平台。”不仅仅是课上,学生可以在课后或者放学后利用智慧课堂进行自主学习,老师也可以同过微课、作业推送等进行课堂翻转,这有效弥补了仁和中学师生无法像其他学校一样充分利用晚自习的弊端,拓宽了传统课堂的边界。

“从班班通时代的畅言平台,到疫情期间的智学网作业端,再到如今的智慧课堂建设,我们似乎看到了仁和中学发展的一条康庄大道。”苏同润迫切地希望通过师生们常态化应用智慧教育产品,积累起仁和中学的教与学大数据,提升效果。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苏同润期望,随着智慧学校建设的铺开,能有更多的年轻老师愿意扎根下来,托起乡村孩子的明天,帮助乡村孩子登高望远,走顺人生路;也让智慧学校建设真正为乡村教育带来改变,让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乡村学校,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猜你喜欢